2015年,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再次引起女性对乳腺疾病的恐慌;很多在做试管婴儿的女性也开始担心起来,经常有患者咨询,促排卵是否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试管婴儿后的任何问题都是“人工造出来的”吧?尤其是乳腺问题。是这样吗?
辅助生殖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促排卵药物使内源性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因此这些女性会担心促排卵药物是否会增加乳腺肿瘤的发生风险?有些患有乳腺肿瘤的女性是否可以进行促排卵治疗?
女性发生乳腺疾病较常见,临床可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及乳腺癌五类,尤其是乳腺癌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危及生命。
乳腺肿瘤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的女性。有研究报道,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肿瘤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肿瘤的危险性增加1倍。
家族遗传因素:乳癌病人的亲属比一般人患乳腺肿瘤的可能风险增加,目前研究支持BRCA基因突变是独立的乳腺癌遗传高危因素。
电离辐射增加了女性患乳腺肿瘤的风险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关于临床上的各种促排卵治疗与女性发生乳腺肿瘤的关系研究并不多,有文献提出,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促性腺激素、克罗米芬、绒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均未增加发生乳腺癌发生风险,并且与使用促排卵药物的时间长短及周期数无关。近期瑞典一项全国范围内的队列研究,对1982年至2012年期间的1,340,211例不孕女性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与自然妊娠人群相比,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相似。
虽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过分简单地认为雌激素是乳腺癌的“罪魁祸首”并不合适。前者指女性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而应用促排卵治疗的雌激素水平的增加是“外源性”。此外,对绝经女性的激素补充雌激素有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雌激素和(或)孕激素补充治疗5年内,不会增加女性终生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那么,对于患有乳腺肿瘤的女性是否可以进行促排卵治疗呢?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因而他们考虑生育的相关问题。对于乳腺癌术后的不孕女性接受促排卵治疗是否造成其癌症复发及缩短寿命,今年发表于辅助生殖领域权威杂志(Human Reproduction)的一篇学术论文,对目前所有已发表关于对早期乳腺癌患者(0-ⅢB期)进行促排卵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促排卵过程中联合使用来曲唑不仅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而且不影响获卵数,并且不会对癌症的预后造成明显的短期恶化。
总之,目前认为不孕不育夫妇促排卵药物不会增加乳腺肿瘤的风险,乳腺肿瘤患者采用促排卵联合来曲唑治疗进行生育力保存是安全的。女性更应关注乳腺肿瘤的高危因素,提高自我健康意识预防癌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